阿玲姑娘终于从各种琐事中解脱出来的时候,我约她一起寻觅了一个周末的出游方案。于是便有了这次的黑井出游记。对黒井的概念全来自与朋友的介绍,仿若一个突然从地图冒出来的地方,随着火车上那些沁人心扉的绿色田野和清爽的天,我开始沉醉在出游带来的愉悦享受中。
D1:
火车 : 昆明站——黒井
票价 :12元 硬座
先来说说交通,从昆明去黒井大致分自驾和火车两种,自驾较为方便,但从楚雄去黑井的路听闻不是很好走。有车的朋友可以考虑下。火车是每天早上7点20分发车历经22个站台,中午1点50时到达黑井站。
黑井的主要交通工具为马车,3元一人,相对较为实惠,如果你不是喜欢马尾扫脸又或者马儿肆无忌惮的便便,建议可以坐在马车的第二排。
住宿:
黑井有很多旅店,都名叫XX客栈。我们此次选择了是武家大院对面的永和客栈。现代工艺的仿古式建筑,和乐健谈的老板娘。我们住是60元舒适的标间,在走廊的一边几乎可以把黑井小镇的屋顶尽收眼底,也可以坐在房间里的床边,体会到“开门见山”的那种开放视野。
吃饭:
放了行李之后便换了裙装出去觅食,在看见黑井主街道的时候,脑子里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说它是一个安静的小镇。慵懒的阳光,朱红色的石板砌成的路。镇子上的人很少,各种商铺旁边,当地的妇人细心的绣着花鞋。与这暖暖的阳光融合成一幅水粉画。
黑井的铺子多是土木结构,可以看见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长时间的车程让我们已经饥肠辘辘,在一家及其简约的清真小店寻着招牌点了3个小菜:牛干巴、灰豆腐汤、石榴花。加上一碗中碗白米饭共计27元。顿时感觉物价回到了数年前。
玩:
饭饱神虚之后就开始顺着小镇晃荡,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武家大院据称是以前财主小姐的宅院,但因为文革原因,原本老宅的土豪后裔们都已出过海外。于是就改造成了现在的古典客栈。除了保持着当年的布局与形式之外,整个客栈有一种经历了岁月的朽木味。
黑井曾今是千年的盐都,所以现在随处可见各种干巴、盐制品。要说特产,从小摊子上看见多是豆、绣花小鞋子还有梨醋。价位都不贵。可以当做伴手礼。
镇子除了主街较为热闹之外,其他小巷都安静的仿若午睡一般。比较统一的土木式房屋,家家户户门头挂着鲜艳的大红灯笼,朱红色的石板铺满了整个小巷。
从镇子坐马车行10分钟,有个古盐坊,相传是以前用以晒盐制盐的地方。现在还保留了烧制盐巴的石台子,黑铁的小勺,刷上菜籽油、填满白白的盐巴,再刻上字。那便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DIY成品。
从古盐坊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约莫下山,所以地图上大多景点没有得以浏览。擦黑的天色下,小镇那些鲜艳的红灯笼渐渐泛出橘色的光。恰遇在永和客栈住我们隔壁的一堆小情侣,于是晚饭在客栈老板的推荐下选择了XX酒家(哈,名字给忘记了)。将桌子抬出放在小镇主街中间,看着烟灰色的天和红红的灯笼。别有一番情调。
晚饭吃的是洋丝瓜尖、干贝洋芋丝、盐闷鸡、烧夫和灰豆腐汤。4个人消费了93元。整体来说,相对实惠。
黑井是没有路灯的,所以天黑下来以后就只剩下红红的大灯笼和街边商铺的灯光。如果是在背街上则是幽幽的一串灯笼,很是诡异。在一家很简易的冷饮厅点了老板家自制的冰淇淋和酸角汁。价廉物美,口味很是地道。
吃饱玩够,永和客栈的老板在自家小院中为我们沏了清茶。幽幽茶香,听老板说起黑井的民风、当地的特产和酒与醋的酿造方法。耳边有虫子轻鸣,抬头看,小天井的上空星星闪闪。
收拾了心情,美滋滋的看了照片。将自己裹成蚕卷睡去。。期待着第二天的爬山。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