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字幕组:“隐者”的江湖

[复制链接]

字幕组:“隐者”的江湖

aganippe 发表于 2012-9-24 15:02:24 浏览:  1929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你习惯在网上看国外的电影和连续剧,那么你应该感谢他们。“伊甸园”字幕组前任组长“考拉小巫”是临床心理咨询师,“破烂熊”字幕组的创办人之一“酒囊饭袋”是一名警察……

这是一群在网络上为外国影片配中文字幕的人。他们为网民找片源、制作字幕、压制视频、提供下载,而且行事低调,不计报酬。他们从不打出真实名字,他们统一叫“字幕组”。这些字幕组,就像江湖上的门派,各有所长。他们为自己翻译的字幕加上“XX字幕组出品”的标记,后面跟着一串奇怪的网名,都是参与制作字幕的组员的网络ID。

他们的身份与网名一样神秘———他们是什么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各“名派”字幕组,采访了数位神秘“隐者”,记录下中国字幕组的生存状态……

风云

字幕组十年

中国的字幕组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

2001年,随着网络宽带的普及,各国网友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录制的电视节目,跨语言的字幕分享也随之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字幕组受国外影响,在动漫论坛中诞生。

2002年开始,国内的影片爱好者们形成了字幕组“圈子”。首先是几十人规模的动漫字幕组,比如KTKJ、DMHY、POPGO,组员几乎全是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电影方面以“NEW MOVIE”字幕组为代表,日韩剧则有“猪猪”、“日菁”、“韩娱家园”、“韩剧热线”等。《老友记》爱好者建立起美剧字幕鼻祖“F6论坛”,进而催生了TLF、YYeTs(07年改名为“人人影视”)、“伊甸园”,以及后来的FRM和“破烂熊”。

2003至2004年间,BitTorrent论坛(简称BT论坛)兴起。带宽的增加和P2P软件的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网民能在线观看以及下载网络视频。字幕组壮大起来,抢占“首发”,锋芒毕露。

2006年,美剧《越狱》席卷网络。《纽约时报》刊发《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国字幕组》一文,FRM字幕组带头人“泰的”登上外媒,中国字幕组进入鼎盛时期,同时也陷入“侵权”的灰色地带如履薄冰。

2009年12月4日,包括BTChina(BT中国联盟)在内的530余家视听网站因“无证上岗”被广电总局叫停,字幕组进入低调的“后BT时代”,面对媒体集体噤声。他们开始寻求转型突破———TSFS筹备广播剧,“人人影视”拿起摄像机做起了原创短剧,“悠悠鸟”走影评、剧评、影视信息发布的路子。

聚焦

“神翻译”是怎样炼成的?

小园加入某资深美剧字幕组五六年了,现实中的她与“语言”、“翻译”沾不上边:金融专业毕业,在银行工作。

“字幕组里很少纯语言专业出身的人”,小园说。他们的职业多种多样,有做房地产的,有网络工程师,“伊甸园”字幕组前任组长“考拉小巫”是临床心理咨询师,“破烂熊”字幕组的创办人之一“酒囊饭袋”是一名警察。当然,学生才是字幕组的主力,其中海外留学生占了较大比重。

做字幕占据了许多空闲时间,特别对上班族而言。小园做起字幕来极为执着。她听译美剧《法律与秩序》时,为一个单词的译名“纠结”了近一个礼拜。

“我从语境判断这是一种毒药,无色无味的。想根据发音拼出单词,但怎么拼都拼不对。于是我试着在google上用中文查找无色无味的毒药,可是范围太广,找不到。最后我下载了专业的《化学品电子手册》,把‘s’开头的化学品从头开始看,终于把这个单词找出来了。”

小园当时的确“中毒”了,她一空闲下来就琢磨这个单词,打开《化学品电子手册》要注册码,也花去很多时间。她说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毒药的名字———琥珀酰胆碱。

小字幕中有大学问。字幕的长短、字体、格式、分行,是否双语,都影响观感。最核心的还是翻译的风格和质量,要“信、达、雅”,具体就是简洁、自然,不要有“翻译腔”(指译文生硬,可以用中文反推原文)。

一些字幕加入了网络词汇和搞笑语言。例如把“No guts, no glory”(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翻译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些恶搞、“吐槽”和“雷人”的字幕在论坛、微博、网站上受到热捧,网民们心神领会,虽然一些资深字幕组成员并不认同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

“一般的‘神翻译’都对不起翻译这个词,属于个性发挥,我个人觉得不怎么样,一点都不‘雅’。”加入“伊甸园”字幕组8年的“狐狸”说道。

字幕组还要练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功夫。翻译美剧《生活大爆炸》要懂物理学,《豪斯医生》涉及医学名词,翻译《新闻编辑室》要对著名新闻事件如数家珍……

这些“神一样的字幕组”自己倒是不以为然。在FRM字幕组呆了两年的“自由二傻”把加注解的行为比喻成“百度百科的内容搬运工”。有英文字幕对照,再长再冷门的词汇都可以上网查。所谓“专业性”不过唬住了普通观众。

对内行来说,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什么剧?小园举例,“类似《白宫群英》和《兄弟姐妹》,满篇都是长句,从句套从句,怎样翻译得流畅自然,的确有些难度。”

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视频中一秒钟闪过的语句,背后可能凝结了两三个小时的心血。正如“酒囊饭袋”所说,“看视频的人有90%对翻译要求不高,但同行之间会看笑话。”这无关利益,这是为自己的名誉和兴趣而战。

困境

字幕组的“擦边球”

小园是记者联系到的字幕组成员中最不抗拒媒体的一位,但在采访开始时,她面对录音笔也表现出提防的神色。因为担心版权问题影响字幕组生存,更多的字幕组成员面对记者发出的邀请,选择闭口不谈。

字幕组的视频中一般会打“仅供学习交流,请自觉删除”的声明,打侵权的擦边球。非盈利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字幕组遵循免费、共享、自由的宗旨,缺一不可。

但字幕组面临的问题和争议依然很多。首先是商业化的问题。虽然成员们都是义务劳动,但字幕组的运作需要金钱投入,仅租借服务器一年就要上万元。一些字幕组采用自掏腰包的形式,有的选择筹款。但从中盈利的并非完全没有。有报道曾透露,有一些字幕组背靠公司或垄断机构,利用论坛巨大的访问量吸引上百万元的广告收入,把压制的rmvb视频交给公司进行点播收费。当然,字幕组成员是没机会分成的。

另外,字幕组经常要面对“招安”的选择。优酷等商业平台伸出橄榄枝,却未必能吸引字幕组成员。网易曾想付费让民间字幕组翻译公开课,但最终未能达成合作。

“我知道有专业翻译加入字幕组,但很少有字幕组的投奔专业化。因为首先,网站给的钱实在太低了,性价比不高;另外还必须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时间安排不自由。所以,即使有钱收,字幕组的人也兴致不高。”小园分析道。

更糟糕的是,字幕组本身也陷入到“被侵权”的困境中。他们成为许多盗版光碟的免费内容提供方,许多人甚至怀疑字幕组是否主动加入了这个盗版的产业链。他们对此无可奈何。小园制作的《天体物理学》公开课字幕竟然也出现在盗版碟卖场。有趣的是,她自己也买了一套来“收藏”。

未来

因这群人而留下!

对剧集和字幕没有足够热爱的人,是很难在字幕组坚持下来的。

制作字幕的流程大同小异,即使是分工合作,要整个流程过一遍,既费脑筋也耗体力,绝对是繁琐又累人的活。小园做起字幕来常常废寝忘食,蓬头垢面。

“很难向圈子之外的人解释,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没有任何经济报酬的事情。”她说,“我因兴趣而加入,因这群人而留下。”

“狐狸”加入“伊甸园”字幕组8年,在他看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这些年的最大收获。他和一些组员已经认识6~8年,从QQ群走到现实生活,成为不错的朋友。

“我对字幕组的人的人品都很有信心,相信他们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也是成功的。”狐狸对“伊甸园”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是字幕组保持上乘翻译质量、赢得网民口碑的精神动力。小园已经不像刚进组一样因为自己的网名出现在视频上而兴奋不已了,她的满足感来自于也是内部成员的互相肯定。这是一种脱离利益的、纯粹的状态。她和组员一起做《西方社会的流行病》公开课字幕时互相开玩笑,“全中国看这个课程最认真的可能只有我们几个翻译者了。”但他们不害怕小众,反而将字幕制作回归自娱自乐的状态。小园喜欢的是做字幕时产生的充实感,她会直接发邮件与公开课教授沟通,学习新知识、查资料、做笔记,这是她的动力。

“我不担心字幕组的未来。我们做字幕不是带着多么高尚的目的,而是个人兴趣。”小园说。字幕组未来应该扩大规模吗?如何保持稳定的运行?会不会消失?她并没有思考太多,她暂时只有一个新想法:反译———做中译英字幕。“中译英比英译中更有难度。如果说字幕组承担着文化沟通的功能,那么我们也可以将中国的优秀电影传到国外去。”vi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IT007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