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能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吗——姜文式商业片

[复制链接]

能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吗——姜文式商业片

aganippe 发表于 2010-12-23 16:32:49 浏览:  2275 回复:  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

1、土匪兄弟——姜文、张默、廖凡等饰演的张麻子一帮土匪兄弟

2、县长一伙人——葛优、刘嘉玲、冯小刚等饰演的马邦德一伙几个人

3、黄四郎一群——周润发、陈坤、姚橹等饰演的黄四郎恶霸一群

4、鹅城百姓——(包括周韵饰演的妓女、黄四郎宅邸送石头的丫鬟、卖米粉的小二等等)

——周韵所饰演的妓女角色在电影中似乎只出现在四五个场景之中,所起到的作用看似不那么重要,看似对影片主要情节没有太大的干预,但是我们再仔细回头看看姜文在周韵出场的戏中的表现,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一笔带过的,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姜文饰演的张麻子这个人物形象,让他不那么过于的义气化过于的处于敌对双方的斗智斗勇之中,而使之更加人性化情感化。比如在城门擂鼓场景中,从周韵与姜文互相注视的几个蒙太奇镜头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初见情意,之后在电影快结束兄弟们骑自行车准备离去时,姜文与周韵之间的对话和眼光隐隐之中透露出一丝的留恋,但很快在山林中独自骑马的姜文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念他的兄弟们,还是在想念周韵,应该不会是已经死去的县长夫人和葛优师爷的。

也或许有更深远的意境。

可以归纳为这是观众对电影格式塔式的自我联想,也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式的认同和解读。但周韵这个角色的确是不仅仅给那些个处于高度紧张给力的男人们配个花妆点妆点,而且从侧面还柔化丰富了影片本身。我想姜文是不会忘记作为一个有着艺术片情结的导演在拍一部商业片时也会暗暗埋下让人细细回味的东西的。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还保留着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一些元素,除了熟悉的面孔姜文、满脸欢喜的周韵外,还有姜文电影里常常出现的枪、呜呜的火车和充满阳光的树林,姜文是个内心充满热情的导演,也是个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的人,对于火车的钟情可能是他那一代人心中留下的共同的印记,而枪或许跟男人的本性性有关。

其实《太阳》并不是一部很难懂的片子,只是我们以为个人化的电影往往和我们离得很远,如果我们结合这部我们很容易看得懂的电影,丰富而诗意的《太阳》或许可以说是对《子弹》的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概括和诠释,而商业化了的《子弹》又像是《太阳》的一种自然延续和人性的直观呈现,但这又不是显然地针对一部电影的,而是一个导演一个艺术家作品里透露出来的共性特征,就像我们往往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作品中发现某个导演在创作中将一些东西有意无意地延续下来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往上追溯《阳光灿烂的日子》及《鬼子来了》又是那么的和《太阳》及《子弹》相似,单就戏剧表现上可见一斑,《阳光》那么的阳光,《太阳》那么的太阳,《鬼子》来了,然后留下了几颗战斗的《子弹》。每一部从角色中流出的那份浓浓的人性都深深地打动着现实世界中生活平淡而琐碎的我们,贯穿在其中的演员又是那么的鲜活恰似历史中真实人物的跃然纸上,就在那充满阳光的山林中,在那硝烟弥漫的时代里,也在青春马小军的记忆里和疯妈怪异的言行中……

台词:幽默得黑黑的了

——姜文电影的节奏一向都是明快跳动,影片情节也随之不断地向前推进,不知不觉中观众就被从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引导至另一个场景,看起来是那么的合理自然,这种特点在之前的几部影片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太阳》中满嘴听不懂的话和行踪诡异的疯妈一段接着一段的消失和再回归顺理而成章,《鬼子》里最后日本军队在村子里从和村民喝酒唱歌到大开杀戒感觉一切就是那么发生似的自然而然,《阳光》里不怎么让人省心的马小军从对哥们的义气转而对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到长大后的情景,片子的讲述就像那个人在我们面前讲述一样娓娓道来颇有感慨……

这种电影的节奏感在观众观看的时候,不会让人觉得昏昏欲睡或是索然无味,就连那部让人头疼的《太阳》也是那么的引人入胜,促使我们不断地跟着画面走,或许我们走过了一段美丽而神秘的草原呢,经历了一个浪漫而诗情的故事,一段永不会忘记的哲理人生呢!

在这部《子弹》中,片子的情节节奏总体上正如之前的片子一样不拖拖拉拉,一气呵成,看完之后觉着自然顺畅,甚至于都没觉得两个多小时就在匪帮、骗子和恶霸的相互斗争中悄然地过去了,或许你会在影片中最后还没完没了的姜文和周润发的几句没有意义的对话中看到了结局,然后你看看手表或手机上的时间——喔,快没了。

就是这样,我们的时间就是在影片这样欢、畅的故事情节叙述里这样地无形度过了。

当观众们起身开始离去的时候,我站在那边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和留恋,就像电影中的结局张牧之独自在山林中骑马的情景,看着火车慢慢地开过,我也有点思绪绵绵了……

…………

…………

能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吗?
云南彩票 发表于 2010-12-24 11:47 显示全部楼层
能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麦田数码 发表于 2010-12-24 17:13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看过、。暂不表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云南彩票 发表于 2010-12-25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子弹飞》剧本深度剖析,建议看完电影再看这个 【转】【写的真tm好!】


我就觉得他用了三年,找这么多明星,整出来的绝不可能就像疯狂的石头那样一个荒诞喜剧而已,姜文,你太他妈牛逼了。

整整7个编剧,编了三年,这得是多有深度的剧本,本来我是打算过两天去万达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姜文的,没想到电影上映不到三天DVD原盘泄露出来了,我就没忍住,下载了先看了,这可不是有的观众自己用DV在影院拍的画面抖动的不时有人从里面走过的枪版,这是要等电影下线之后再发行的DVD版,幕后黑手,不是简单的啊,姜文这次收不到那些在家下电影和去影院看电影两个群体重叠的那部分观众的钱了,票房有一定损失。

一开始,电影上映了,大家都说好,我以为这是宣传费占了一半投资的让子弹飞找推手找水军干的,看了之后,才发现,是真的好。

韩三平,杨受成,两大恶霸出品了一个骂自己的电影,然后,冯小刚心甘情愿的让葛优顶替自己做了个卑躬屈膝的人,就为了衬托姜文的站着赚钱,挺有意思。

姜文不是傻逼,他是一个有才的导演,我们能想到的他找一帮人想了三年,肯定也都想到了 所以说,电影里面的每一句台词,都是经过字斟句酌的,子弹挺真诚的,挺有野心的,别把它理解的肤浅了。





先说说这电影里的有意思的地方吧:



马拉的火车,真不是扯淡,百度一下就发现这是历史上有过的。

不觉得姜文故意恶搞了一堆明星么?老七就是照着孙红雷的模子选的演员,老五就是照着刘德华的模子选的演员(后来证实那个演员就是刘德华的替身),都得叫他一声大哥,呵呵。

那个8岁儿子是本片监制,重量级的幕后管家:马珂,他一手策划了本片的宣传。

刘都统是刘湘还是刘文辉?应该是刘湘,刘湘派了郭旅长。

葛优的马邦德,葛爷演过的成功角色太多了,《手机》里的严守一,《大腕》里的尤忧,等等。但大多都是现代社会里的小市民一类角色,这次的师爷/县长也算是个突破,活脱脱一个狡猾贪财的官场骗子。但同时也是个重情义的角色,从现任夫人的死后哀嚎,到幕后指使凶手黄四郎出现时按耐不住手部微颤想要开枪复仇,到假麻子说杀死了自己前任夫人和大儿子后急着带钱去救自己被绑票的小儿子以致踩雷身亡。最后下半身被炸到树上,死在银子海中只露出一个脸完成最后遗言,这样的死法既符合电影全剧的荒诞风格同时又是对角色本身性格特点的完美呼应。

张默的老六,角色本身的故事足够悲壮,张默较好的完成了任务,没有太大出彩。倒是凉粉这个段子本身似乎是引自某个古代故事,金庸的小说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片头片尾久石让的音乐真***好听。雄厚大气磅礴激情,总之一句话太适合这片子了。

这是个精雕细琢的剧本,不管是大的脉络还是众多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为什么张麻子这个土匪县长会声张公平会不让民众下跪会知道莫扎特,后面向马邦德揭开自己身世一刻就得到了呼应。

电影中好的东西总是会让人翻来覆去的用,这很正常,从姜文的电影中就能看出他喜欢一些什么电影。从让子弹飞中,我看到了《美国往事》,《巴顿将军》,《虎口脱险》的影子。《教父》,姜文葛优坐在楼梯聊天,那几个拿枪守护那段。





再说说这片子暗喻的地方:



子弹飞一会儿,广电才会明白。

大家都在等发枪,毁了五代家业?说的是五代导演?还是(毛邓****习)?

姜文也打了预防针了——就算发了枪,也还是得有人先挑头干起来,有人挑头吗?没有!

小凤仙,蔡锷的掌故都挺让人深思的。

这个片子里对老百姓的行为描述得才微妙, 姜文承担一切风险,成功后却什么都没有, 这是一种侠客情怀。 普通群众是利益驱动的,反抗前充分评估风险,胜利后瓜分胜利果实, 一些人会转化成新的黄四郎或者走狗....

姜文整一堆日本娘们敲鼓什么意思?比喻比喻比喻!宣传机构。

为啥叫鹅城,因为天朝的地图像鸡?谐音通“讹”

片里对p民的描写太到位了,我党就是抓住了p民这个特性才能稳坐江山

黄四郎,你们这些恶霸收税收到100年后啦!5代家业折腾光了,子孙没有活路了,管你黄军***老四新四的,问号不再是问号,是挂你家大门上的警告!

你们胡万字,我们做筒子,六对已成,单等老七了,36番杠上开花全TM给我还回来

光说“打土豪”没人跟,得再喊个“分田地”,才有积极性

起码讽刺是吃果果的吧!

葛优骗姜文第二档子事应该是,那个后面的老婆很可能是他请来骗宝石的,不然这么急着去找啊

房产不也是收70年么

子弹最后火车去上海浦东,后面跟白马,什么隐语?1921年

那段要送他出去读书的桥段,也可看成是解释,麻子没想把他培养成土匪,想培养成知识分子来着。

这时候张麻子的一句话是点睛之笔“原来大家等着支持赢的一方”,非常讽刺而又现实的逻辑。

姜文借张麻子的口说“我既要站着,又要把这钱挣了”,这不但是剧情冲突的导火线,也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社会的反讽。

拉拢豪绅,忽悠捐款交税,等全收齐了,把豪绅的款退回去,最后变成压榨老百姓的。

这跟平常我们被迫捐款,然后组织把捐的款当经费下发,领导们随意配置享用同理啊。

姜文的兄弟们为什么要立刻离开他呢?而且还是不告而别的意思?有必要那么着急吗?上海加入***去了表示姜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为社会所容纳

“老大,你不要钱,不要女人,有县长不当。跟着你,有点不轻松。。。”老大的想法,兄弟们一直接受不了,拼了半天不就是抢钱抢女人抢地盘么

死在一堆银子里,马县长瞑目了。

黄四郎家的大门,被打成筛子了,说是要打一个感叹号,却打了一个问号。叹的是什么?问的又是什么?

平民大众都是以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那就是人民做为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而不是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光着膀子,黑色的裤子,恐怕也是有含义的。当然既有希望他们觉醒的一面,也有觉醒后马上成为暴民的一面,如县长最后做的两张椅子都要被他们收走。民众对革命的遗忘是如此迅速。说到底最后那一段骂的还是中国人的本性,和鬼子来了里面的三婶子一角儿一样。黄家的碉楼被炸掉,应该也算是一个隐喻,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望吧。

更明显的几个都说不上是隐喻,而是明白告诉你我说的就是当下,如收税到2010,枪在手跟我走等。

给县长下跪。“皇上都没了,你们还给谁跪!”,县长都这么说了,屁民们还是齐刷刷地跪下。他们骨子里根本就没想要站起来,非得枪逼着才站得起来!

张牧之or张麻子。“人们更愿意相信麻匪头子脸上长着麻子,而不愿相信他有牧之这样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因为张牧之被黄四爷妖魔化地宣传了,(当年蒋匪不也污蔑我们英明伟大的挡为“赤ABC匪”、“共EFG匪”么?),鹅城的百姓不去深究麻匪是谁、做过什么、为什么做,而是简单地被妖魔化宣传牵着鼻子走,给人贴上标签,装上麻子。例如,有人破口大骂空凳子洋奴、卖国贼,却只听过三百年一句话,额,这是九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还是回到鹅城吧。

“这可是老天爷干的事情啊!”,麻匪县长从豪强那里骗来银子,要分发给穷人,有人感慨了这么一句。其实这银子本来就是他们的,只不过他们不去争、不去抢,非得等着老天爷睁眼,窗户里能飞进来银子。

荒诞的革命。满地的真金白银,老百姓拿走;黄四爷一来,老百姓又只得上缴。满地的枪支子弹,老百姓把枪拿走,可姜文去鼓动革命时,各个又成了缩头乌龟。直到老百姓看到黄四爷被砍了头,胜利已在囊中,他们才一哄而上,抄家抢钱去。他们是经济学说里的理性人,时时想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心中有怒,没有去拼命的勇气,却只想坐享其成。还说明了另一点,枪支比银子靠谱,钱可以被收走、可以被通胀,只有靠枪才能挣来真正的目田。

团练踢球。画面太过暴力,不过至少说明,枪支也比印章靠谱,能给人有安全感,没有枪随时可能被黄四爷的爪牙当球踢。法律神马的只不过是个橡皮图章。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在《让子弹飞》里,有人喊了这么三嗓子,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灰常支持;在《罗宾汉前传》里,有人喊了三嗓子目田,群众纷纷提枪跨马,要决一死战,一代不行拼两代!

九种死法。那个武师,主子得势时一副奴才相,主子落难后则极尽污辱,在所有造反的人里头显得最残暴,还说有九种办法弄死黄四爷(剽窃自温老师的围脖评论)。倒戈的不止这个武师团练,还有黄四爷的管家,都快和抄家队伍撞上了,突然就掉头说“你们跟我来”。也许有人会说,这几个当奴才的是平时敢怒不敢言,黄四爷倒台了自然要去挣会自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东风强就跟着东风走。

上海浦东。“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有没有搞错?麻匪的部下要去浦东,拜托还没改革开放呢!有人说这是在影射,表明故事的时间并非发生在民国,或许有吧。我理解的上海和浦东,是钱和生活的象征,跟着英雄爽,却一点不轻松,干过一票就不愿再坚持理想,英雄的部下也会趋利避害。而罗宾汉呢,打完正面战争,皇帝出尔反尔要通缉他,那就干游击,坚持到底。

列车。英雄的部下坐着他们当年截下的列车回城,这是在暗示历史循环律么?

开胸验粉那段,事实上,姜文已经拍出那种荒诞的百口莫辩的情境了,周围的人,当事人,陈坤,武状元。再想到卖凉粉的还是被土匪们救过的人,就能联想到更多的当代中国现实。

那会上海没有浦东吧?那意思就是这片子说的根本不是民国……官就是匪?



从电影看,姜文应该很崇拜毛泽东,有很深的文革情结,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厚重。片中的人物代表了他对不同人群的认知。



老汤是那种头脑清楚的随波逐流者,他们的头脑为屁股服务的,只为让自己坐得更舒服。当他们觉醒的时候,就是头脑和屁股分离的时候,也是最痛苦和涅槃的时候。而武举人就是觉醒前的老汤,他们永远跟在时代的浪头后,抢夺最舒服的那个位置,他们最怕屁股痛。片中的民众形象既清晰又模糊,基本就是鲁迅笔下的愚民们,谁胜利就跟谁,麻木的活着。



而片中的张麻子是疑惑的,充满了问号。他很清楚将要发生什么,却不知道路在哪儿?当他让手下在黄家大门上打下惊叹号的时候,很清楚黄四郎的灭亡。可当他自己打下那个问号,问得却是然后又该怎样呢?最后他借花姐之口问出了那个问题:“都已经分银子给他们啦,还要怎样?”。当黄四郎问出那个黄炎培似的问题“你会是下一个我吗?”,他很清楚“没有你才是我的追求”,可最后骑在白马上的时候,却不知道路在何方。



片中的康城,我认为暗指的是共产主义(Communism),而鹅城指得是俄罗斯,代表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浦东代表了中国的现实路线,而白马代表了姜文自己理想主义的彷徨。可姜文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义,所以手下告诉他跟着他太累的时候,他仍然说双手拿枪的花姐是最美的。





最后说说姜文:



子弹节奏太快,内容太多。看得时候挺乐,看完了想想搞不明白到底讲了啥。。 可以看出来从阳光到现在,姜的思想其实没被环境。



本片有露点,有粗口,有血腥,有意识形态的煽动暴力,有百姓民众的愚昧,这么多踩线踩雷的地方还能通过审查上映,只能说广电总局也足够与时俱进,同时姜文的公关也足够给力。



让子弹飞用力这么猛,那些傻逼只会看热闹的观众能看懂么?有笑点,普通观众喜欢,哈哈大笑一过,有内涵,值得层次高点的观众回去自己琢磨,就凭这一点,让子弹飞应该捧。最近20年的内地电影无一例外地低估当时观众的审美智商,归根结底,觉得中国观众人傻、钱多,谁都想想速速捞一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就是好的艺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被握住喉咙的中国导演想表达的思想的难度太大,你的作品必须让普通人看你的片子不停地哈哈大笑,有思想的人看了笑而不语。姜文的《让子弹飞》做到了这个境界。《无极》试图做到这个境界但失败了。

很奇怪太阳当年票房暗淡,子弹比之不及却好评如好,看样子宣传胜过电影本身,所有导演都明白了,姜文谈不上站着赚钱吧。

咱们这屋子,房顶的高度已经决定,活着的都是跪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y597837770 发表于 2011-1-26 13:00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白天非诚勿扰,晚上让子弹飞,于是就有了赵氏孤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cfensi 发表于 2011-1-26 15:56 显示全部楼层
yy597837770 发表于 2011-1-26 13:00
女人白天非诚勿扰,晚上让子弹飞,于是就有了赵氏孤儿。。。。

女人白天非诚勿扰(老)二,晚上让子弹飞,于是就有了(肇事)赵氏孤儿。。。。

听说最近疯传姜文的后台出资老板是刘晓庆噶,好一个MAN背后的WOMAN.

看了LS的精辟(不是屁精)文章,虽在新建设看过川话版的了,还想买碟来看看国语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IT007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