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漠子雪 于 2012-6-18 17:15 编辑
接上篇。抚仙湖徒步报告--自助游记兼攻略(上)
D3:江川县一日游:
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起来了,来到了五楼的大窗户前享受抚仙湖最美的晨光,不远处的孤岛清晰似乎就在跟前,一步即跨上岛感觉,湖水平静,绸缎似的泛着绿光。。。心情和窗外的风景一样好。
今天的计划参观李家山古墓遗址、博物馆、海门桥、界鱼石,然后从界河沿湖徒步溜达回阳光海岸,这样安排一是休整,二是减少明天的行程距离,先走掉沿湖5公里。三是李家山青铜器闻名于世,这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那个牛虎铜案就是李家山古墓群发掘出来的。江川县拥有珍宝级别这么高的博物馆值得一看。
江川县青铜器博物馆:
坐村民的小面包车到江城镇然后换去江川的公交车,都是2元。上车与公交车司机打了招呼到李家山古墓遗址下,约20分钟车程,司机停车指了一条李家山方向的乡村水泥路,并说进村上山就到了。于是,大中午我又开始了徒步登山,好在路不远,穿过村庄一路打听,约40分钟就上到半山腰。小道横切山坡之字爬升,小道旁没古墓都是新墓,一人走在这样的坟地里,四处不见任何人,心开始发慌,有后退念头,想了想,还是坚持,或许前面能碰到个村民,加快了脚步,心脏跳动更厉害了。于是,自己开始用土办法壮胆,嘴里念叨着 “各位实在对不起打扰了,保佑俺”,嘚啵嘚啵个不停,平静了一段。突然脑子里一急灵又有个吓人念头,如果现在出现个“活鬼”俺就完了,越想越害怕,紧张、恐惧、四处不停张望,腿也好像不听使唤,跟不上趟。。。
老远看到个四方碉堡的建筑,附近好像还有告示牌,觉得可能到了,似乎看到了希望加快了步伐。突然听到了人声,又吓了一大跳,仔细一听,好像是电视里的播音员说话,接着发现了几间房子和一排高大树木,走进后闻到了炒菜的味道,原来屋里住人,并有电视机播放着午间新闻,跳到嗓子眼的心一下就落回了,我发现自己站在个大坑边上,不远处还有几个,李家山古墓遗址到了。
李家山古墓群遗址公园:
李家山古墓遗址2003年政府部门设立了较规范的保护机构—李家山古墓警卫中队,那个四方碉堡是瞭望塔,房子、树林是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办公、休息场所,工作人员24小时不断守护古墓群。近几年文物倒卖厉害,盗墓猖獗,经工作人员石先生指点看到附近几个盗墓空穴,前几年管理不严,盗墓屡见不鲜,破坏厉害。文物管理部门重视后扼杀了盗墓破坏之风,但还是有许多盗墓贼虎视眈眈盯着这埋藏着千年之宝的山头。石先生很负责,参观时一直陪着并解说着几个重要发掘过的古墓情况,并拿了本书给我看--《云南李家山青铜器》,是上世纪90年代云南出版社出版的。很棒的专业资料文集,我用相机赶紧拍摄了主要文章和最重要的图片。资料上记录了考古部门1972、1992年2次大规模发掘和勘探,基本上确认的古墓有280多个,已发掘的有85个,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中有青铜器、金器、铁器、玉器等大量各个时代的陪葬品,驰名中外的牛虎铜案就在24号墓发掘出来,至今完好保存在云南省博物馆内。
考古发掘过的古墓现都是一个个7、8米宽、5、6米深大坑,大坑沿口能见到当年考古发掘时盖蓬固定的围砖和铁庄子,整个古墓群是个小山包,面朝南面是星云湖,再远处是山峦。石先生说最大的墓正好对着对面二个山峦V型方向,V型远处就是天边了。站在那个方位,抬头远看果真如此,这个墓穴主人地位相当的高,同时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自然、天地、方位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石先生又指着后面上头说,那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山体,那个山间还有大洞常年山泉不断,一直流向星云湖,山脚下村子里有个神鱼泉,那的鱼能磕瓜子。有一条县文物单位修的很好路可上来,原来我一路惊吓是走的不是正路啊。
告别了石先生,顺着新修的台阶路下山,地面上的方向箭头标志很有特点,是用小卵石镶嵌出形状如古代兵器矛头(发掘的青铜器最常见的那种),情不自禁为创意者叫好。经过了一座旧庙到了村庄,又看到了新庙,神鱼泉在庙里,中午,关着门,门口有个售票窗口写了十元一张票。路边有个新砌的三眼井,也供着神,有人在那洗衣服,估计这股泉水就是后面山洞里流趟下来的,养育着神鱼和村民、浇灌着农田、流向不远处的星云湖,李家山真是个好地方。
公路边有个中石化加油站,那可以等到去江川县城的公交车,票价2元。李家山古墓发掘的文物基本上都在县博物馆保存展览,著名的青铜器博物馆平时参观游客很少,下午2点开放,票价十元(国家级博物馆取消了门票,县级是否还存在?)。
青铜蛇篮子:
我一人参观,二名工作人员时刻跟随,并让我先看青铜器实物展览室(是否是博物馆制度),总之本想如美食般慢慢品尝、细嚼慢咽的实物展厅,只能是囫囵吞枣、匆忙观看。文物展品实在是精美,大多数青铜器超过现代人的想象,不知道是干啥用的?怎么做的?艺术性表现如此完美?比如那个青铜蛇篮子(自己取的名字)至今没有准确的用途说法,遗址工作人员石先生说法是蛇尾巴装进燃料,蛇口吐火,蛇脖子牵绳可移动;博物馆人员说法篮子装松木等燃料点火,蛇尾巴安装木桩把可提起来移动。这二种解说都和照明有关,但看实物推敲起来都有点不是最靠谱。实物展厅里的牛虎铜案是个仿制品,真品已收藏保管防止进一步氧化,一般人是看不到了。还几个大件铜案,在省博物馆也见过,工作人员解释,出土时里面装满了贝壳,就是当年的货币,原来是类似于现在的保险箱,这个解释没任何异议比较统一。还有装饰大扣盘上的绿松石是那么的细小每个都一样大、六边形,是怎么排列整齐用什么原料按上去的,再细细看,每个绿松石中间都有个很细很细的眼,真不知道这个眼如何钻的,专家只确认粘合材料是“漆”;还有那个一男一女的矛头挂件,二个人的身材比例那么准确完美,美院雕塑专家未必都能捏出个这么完美小人,(北方面人艺术没得和这比)。就这样如果是每件展品都这么个琢磨没完没了,仅仅2小时的参观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也一定得把俺赶出来不可,又匆匆看了几眼其它的东西,很自觉的出了实物展厅,跟随人员立即关灯锁门。
矛头小人:
资料展厅主要是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较系统和详细,图文并茂,对我这样的普通观众起到了一次科普教育。其中“失蜡法”曾经在台湾影星胡惠珊夫妇自传中提到,他们二人放弃了电影事业转向了琉璃艺术,“失蜡法”被他们作用于精美的琉璃艺术创作,这次才真真弄清整个“失蜡法”工艺的原理。2小时的参观,时光可倒流到古代,时空可飞跃到海峡,感觉有意思,很愉悦,收获不小。
出了博物馆,坐公交车回江城坐小三轮去了星云湖口。说说那个小三轮,猛一看外观如QQ车,只是下面是三个轮子。司机是位面善的妇女,比较健谈。当临近星云湖的水泥路时,我顺口表扬说路不错,那司机妇女特逗,说,才不是呢,原本规划的是旅游景区高级路,有绿化带,人车分离道。结果一级领导吃掉部分没有了绿化带,二级领导吃部分没有了人车分离道,三级领导吃部分成了现在的人、马、车合一的水泥道了。路上没有任何路标,没有左右道分隔线,俺那女司机的车车前轮子始终压着中间对接缝开,好在车速快不起来,感觉也不紧张,后来也理解了,左右都会有马车等来往,车车只能开中路了。
约20分钟到了海门桥,看到的是老桥修了新护栏,桥面是村民的晒豆场。转了界鱼石公园,界河水较满,水草很多,只有小鱼儿,没看到两湖鱼分离不相往来的情景了,传说中的故事都让“现代文明”消灭了。河边立了好几块石碑,新的不想看,老的不能看,只有古树依旧,守望河边,阅尽两湖沧桑。
海门桥:
来到了界河口,又见到了抚仙湖,顺时针方向沿湖徒步走到了阳光海岸。这段5公里的路程,很适合喜欢FB休闲的人士走走,一路都是完善的宾馆和某某培训中心,好的沙滩海岸都瓜分在这些机构的领地里,吃、住、行、玩想必超级舒服。这段徒步是在计划中调整到今天走的,从阳光海岸到热水汤村路程预计为40公里,一天走下来很有挑战,关键是此路段资料介绍很少,西岸村民不太了解东岸情况,无法判断下一天的路程。所以先走掉5公里,尽量缩短明天的路程。
晚饭后,店主冯姑娘让俺帮忙提高一下她的电脑水平,上一天吹牛答应的事也得办啊。还好一天下来也不累,于是很乐意给她们开始了电脑网络应用的培训,冯姑娘很认真边记边问整整3小时。在这样的渔村里倡导文化旅游,同时不断学习,她身上有许多现代人先进的理念--学习和创新,这让我感动,也很愿意帮助,当然,这样的过程我也感受了许多快乐。
D4:阳光海岸---热水汤村 9:30---17:30
8小时 约38公里
早餐冯姑娘准备的很丰富,鸡蛋、青菜面条,另加二荷包蛋,今天的路程35公里,村庄少,所以得多吃点。告别了阳光海岸“三和齐缘”,坐了一辆小车车先拉到界河口的三岔道上,就是昨天徒步回来的起点。防晒霜使劲望脸上厚厚涂了一层,脖子、手也没落下。把防晒霜放在口袋里,准备不断加抹。上两天偷懒,没有及时加抹,脖子有点晒伤,然后找个犄角旮旯上了厕所,感觉妥当,轻松上路了。
早晨在阳光海岸住宿的“三和齐缘”楼上拍摄的日出景色:
2公里的水泥上坡路后就开始了弹石公里,1小时后,公路离水面越来越远,开阔的农田出现了,有许多村民在农忙,前面有几座小山,感觉公路是绕开小山走的,同时也看到了通往小山有条机耕路,问了村民说可以翻过去能到临湖的公路,于是,离开原来的弹石路上小路翻山。根据地图印象估摸着翻过山该是路居,道路应该折向北方。山不高,路也宽,不久下坡,一段机耕路后看到了一道水渠大梁,道路在水渠拱门下穿过,前面出现了分叉路,右边较好似乎能通向公路,左边显然通向村庄。问了路边的女孩,说这个村叫张营,靠近水边,出了村后沿湖岸也能通到公路,选择了左边村庄小路走,村子还算大,许多古树估计有点年头了,还有所不错的小学。出了张营走湖边田埂路,又进了一村庄,沿湖似乎修过堤坝,有一排整齐的古树,没多久看到湖边的路居码头,估摸着刚才那村是否就是路居渔村?真如女孩所说,很准确2小时后上了临湖的弹石公路了,方向判断向北,已经到了湖东岸了。
接下来的是比较枯燥的弹石路,没完没了,走的那个疲乏,弹石路走久了,脚腕难受,主要是往后登的时候总是会有点打滑,控制不好人都会扭一下。有2小时的路程几乎没车、没行人,路上灰尘很大。湖岸修的很好,离水面很近有一条2米宽的护岸石道,有些地方还种了花木。下去试图走护岸道,大石铺的也不好走。又试试弹石路边用水泥砌的路基,走起来觉得舒服点,但是走着走着常常出现变窄,离地面又高,怕掉下去,又走下弹石路,如此这般反复挑选着中午时分走到了小凹村。
肚子饿了,找了家食店,店里没什么吃的,老板说只有方便面,只能吃这个了。小店的茶水不错,喝着热茶又向店主打探后面的路程。店主听说我走路,觉得不可思议,建议我坐车,小凹有路居开往澄江的过路公交车。这个村庄感觉较落后,村民不积极,在地理位子上两头离县城较远可能也是个因素,买了一瓶水又上路了,争取早点到热水汤村,享受天然温泉澡。
还是一样的弹石路,过往的车和人开始有了,灰尘越来越大,车过后几乎得憋气30秒,防尘纱巾不顶用。虽然是临湖、湖面也没风,因为灰大,所有诗情画意都让这可恶的灰尘遮挡了。过了海镜、老鹰口、接近海关灰尘小了,海关也是个海口,有条河流向某某。。。镇子上有几家温泉宾馆,我目的地是热水汤村,走1公里后就到了。问了村民直奔湖边那片有柳树、房子地方,据说那就是天然温泉眼,直接流向湖里。
热水汤村落日:
热水汤天然温泉:
热水汤村野温泉在一个临湖的院子里,老远看到的房子是一家矿泉水厂的组装车间,后来打听到,这个老板几年前就承包了这儿的泉眼,建了工厂,公共资源就如此合理。。。,当然企业也一定会缴税,那又是另一会事啦。急忙到了泉眼那,只见十多人都在那泡着,更准确说在湖水里泡着。泉眼是个水泥管道,直径有35公分,水温很高,流入湖里,围着泉眼有大石块围成5、6平米的水池,石块大缝通着湖水,所以水池的水温自动调节,想热点就靠近点出水口,凉一点就远离出水口,水池外就是清澈的抚仙湖可以甩开膀子畅游,游累了回到池子里休息泡温泉,真是个理想的野温泉啊。有下水的冲动,但看看没有一位女性,四周有漂亮的草地和一锁着的小木屋,没有更衣设施,真是够野的野温泉啊。男士们都盯着我瞧,估计现在下水差不多得“吃了不可”。离他们十米外偷偷拍了照片,看到一帅哥,光着膀子,胸前纹了一条漂亮的大龙,在晒太阳,就和他聊了聊,得知这温泉不收钱,谁来都行,水温50多度,当地村民几乎天天来泡,水质据有关部门测量相当的好。不下水了,就返回村里找住处。
热水汤村在公路边,不多的几户人家中找了最新的一户农家乐,5层楼。大门紧锁主人还在地里农忙。趁着邻居帮忙找人的时候,赶紧拍照,这时候正好是太阳西下,远处是朦胧的山岚,湖水平静,湖面上夕阳倒影亮亮的拖得很长,有村民划船而过,放着捕银鱼的网,构成了渔舟唱晚美丽景象,这应该是色驴不错的取景点。不是旅游季节,又是农忙,农家乐平时不开,男女主人从地里回来了,感觉二人比较面善,女主人就带我上了二楼,进了房间大吃一惊,所有的东西都是崭新,配置接近三星宾馆,原来是去年才新盖开张的。
女主人看我比较随和就说让我与他家男主人一起吃晚饭吧,不另单独做了,她已经吃过了,抚仙湖地区村民至今还是一天二餐的饮食习惯,一般晚饭吃得比较早。宽敞的一楼是饭店,洗完澡下楼,女主人已经摆好了饭菜,一碗腌菜肉末、一盘炒韭菜、一碗洋芋,都是比较可口的菜。农忙时节打扰人家我觉得不好意思了,还能吃到热乎的饭菜内心一阵暖和。男主人给我到了一杯用蜂蜜、红枣、枸杞泡过的药酒,说喝了能解乏、好睡觉,我觉得有用,就慢慢地和男主人边吃边聊了。这是一对很勤劳的夫妇,靠着吃苦耐劳积攒了钱盖起来五层小楼,有一双儿女,学习不错,是众多值得羡慕的新农村家庭。女主人说五一后村里来人多了,泡温泉、吃农家饭,游泳。。。,他们家住过美国人骑车环湖的、还有广东、北京、上海的客人,边吃边聊,一天的徒步劳累慢慢消失了,晚饭吃得很香很多。
D5: 热水汤村—望海公园(终点)8:30—12:30
约20公里
4小时
7:30起床,上一天和女店主约好8:00早餐,店主农忙不能耽误人家的时间。8:30准时出发,今天路程较轻松,虽然还是弹石路,因为快接近环湖终点了,心情非常欢畅,昨晚休息不错,脚步很轻松,按每小时5公里速度行进。一路惦记着耿卫发现的湖底古城,不时放眼湖面,资料上说在湖的东北水位,也就是靠近今天路程湖面,据说天气好、水清还能看到大海马脚印的条石块,可是走完全程啥也没看到。
澄江与华宁县在湖中的界碑,比较有意思:
2小时后,弹石路结束,下到临湖最近的田埂路上,路折向西边,出现了商业银行的培训基地(宾馆),远处还有一大栋新的高层住宅,很突兀树立在那。村庄开始多起来,宾馆、海滩、度假村、农家乐连成一片。想起起步往西走的村庄怎么就没那么繁华,同样都是最接近澄江县城的北岸。12:30走到了望湖公园门口四天前起步的地方,此刻我的5天环抚仙湖徒步游终于结束。最后冒天山古生物遗址没去成,因为等了好久没找到能去的车,留点遗憾待下次再行了。
至此全文完结。转自QQ空间游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