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膜不懂膜不坑你坑谁 告诉你怎么坑爹的钱
本帖最后由 91300 于 2012-7-2 18:08 编辑贴膜不懂膜不坑你坑谁
“具市场分析,以及本人的一些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有3000种以上的汽车膜,活跃在北京市场上大约有400多种。所位的汽车膜名称也是各种各样,质量和性能也参差不齐。如何让我们车友认清这些品牌,并且可以贴到优势的汽车膜;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膜种类我把它分为5大类;
分别为:进口品牌,代工品牌,贴牌(OEM),仿冒品牌,还有假膜。
专业解词:
进口品牌膜:就是指在国外设有工厂,流程化生产,产供销一条龙,经过当地质量体系认证,同时也是“国际窗膜协会IWFA”成员。这类品牌是最有保证的。
常见的品牌包括:
1. 圣戈班(量子,舒热佳) 英文注册品牌:SAINTGOBAIN 圣戈班是全球玻璃的最大生产商,它自己旗下的玻璃贴膜也是毫无悬念的世界第一
2.威固 英文注册品牌:V-KOOL 产地:美国帕罗阿多市,韶华科技(现于首诺合并)
3.龙膜 英文注册品牌:llumar 产地:美国弗吉尼亚州,首诺科特玻璃功能膜公司。
4.强生 英文注册品牌:JOHNSON产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桑市。
5. 3M 英文注册品牌:3M 产地:在全球有500家工厂,汽车膜主要由美国,日本工厂生产!
老白推荐以上品牌是客户的首选品牌,这些品牌的质量都没有问题。
圣戈班
优点:为数不多的拥有磁控溅射技术专利,并且美国原厂生产的车膜,质保是业内最长的——10年。汽车膜中量子膜中钻石70是目前业内综合性能最高的前挡膜,舒热佳评为性价比最高的汽车膜。建筑膜上更加NB,人民大会堂美国国会山制定产品。
缺点:进入中国市场较晚。
强生
优点:是价位适中,质量最为稳定,进入中国时间长,质保8年以上。
缺点:美中不足的是顶级产品性能一般!
威固
优点:一直坚持走高端路线,其产品隔热性能非常好,得到了广大车友的认可,产品更新快,服务网点多。是近几年成长最快的品牌!
缺点:价格较高,根据一些车主反映,膜在过了几年后都出现了金属氧化,膜发黑。
龙膜 档次齐全,农用膜也在生产,但是在汽车膜领域技术欠缺。在这些知名品牌里。
3M
优点:公司大,除了车膜其他产品也多,广告投放及综合品牌价值是最高的,3M膜的产品稳定。
缺点:透光好,隔热不行。
代工品牌膜:就是指自己本身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采用像其他工厂采购的方式然后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在如今的市场上也是普遍的,这类品牌的膜就要看其品牌的大小,经营时间的长短和信誉程度。
代表就是雷朋,宝马的汉威等;
我认为,这类品牌也是可以购买的,但质量上相对不怎么稳定,而且产品的型号经常改变,例如雷朋膜在几年之前就出现过供应商改变后,产品链整个发生改变。
我们店就有很多车主在装贴完几年后,可能单片玻璃被砸坏,需要重新装贴,但是却找不到原来的型号,配不上颜色,结果只能全部撕掉重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贴牌(OEM)膜:就是指在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注册一家公司,注册一个品牌,然后从韩国,印尼,广州,台湾等地采购汽车膜,在国内进行分装,打上商标。然后写上“美国膜”。这种 “美国膜”在法律上是认可的,但是美国商标不代表美国制造。
这类膜的品牌相当的多,就不列举了,市场上面90%以上都是这种膜,成本便宜,在2003年时的统计,85%的车主贴的都是这种膜。这类膜也就是造成所谓汽车膜市场混乱,暴利,品质恶略的罪魁祸首。 我是不会经营这种品牌的。
仿冒品牌:这是我最痛恨的一类品牌,是明显带有欺骗性的。膜的进货渠道方式和贴牌(OEM)膜一样也是从韩国,印尼,台湾等地采购汽车膜,其突出的特点有三种:
1.“借鸡下蛋” 例如:博世膜,飞利浦膜,。利用知名品牌来诱导客户,其实与人家品牌没有关系。要知道,博世,飞利浦是从来没有生产过汽车膜的。
2.“伴大款” 例如:强生钛金,强生99,龙膜至尊,威固璀璨,3M钛金,红外量子等,注册商标时有意在大品牌的名称后面加上几个字。这种膜与人家大品牌一点关系也没有。
仿冒品的商标,看着有点可笑,哈哈!
空调:
1、第一招:投石问路:声称空调需要清洗。维修工故意向空调外机中投进杂物,然后向消费者称空调外机需要开机清洗。一般每清洗一台机子40元。
2、第二招:屈打成招:弄断连接铜管。在拆装前,维修工先声称连接外机和内机的铜管易被折断,在作业中趁顾客不注意,人为弄断铜管,让消费者更换铜管。维修方出售铜管价格一般是挂机每米80元,**的柜机可达每米120元,一般一根新的铜管都在3米以上,这一来消费者就要拿出200至300元钱。
3、第三招:偷梁换柱:声称压缩机需更换。维修工向消费者称压缩机已经老化或者已经坏掉,如果不更换会有安全隐患,并称如果立即更换可以打折。更换或者维修压缩机的价格都要几百上千元。
4、第四招:加料加价:人为关掉阀门。在拆装或维修过程中,工人关掉阀门,声称空调自然损耗、漏氟,需要重新加氟。普通空调一次需要加5个压的氟,挂机加氟40元一个压,柜机加氟50元一个压,消费者又要掏出200至300元。
真是招招见血,如果你全中了,恭喜你,本该花100左右就能解决的问题,1000的价格还是便宜了你。
此外除了上面的经典四招外,还有三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小毛病说成大问题
比如线路板上的感应器出了毛病,空调不工作了,换一个感应器就能解决问题,成本也只有几块钱,但维修员会说是线路板坏了,要换线路板。维修工把空调搬回去,换个感应器又送回来,收取好几百元。
潜规则二:收费高于成本好几倍
比如空调加氟,由于物价部门对雪种(注:指氟等冷媒,行业术语)收费并没有规定价格,市场上加氟收费都要上百元。实际上,氟没涨价之前只要几元一公斤,加上人工成本,加一次氟的成本只需要几十元左右。 近年来氟的价格有所提高相对来说要价会更高。
潜规则三:零件回收再利用
空调的零件多是通用的,维修部一部分用委托单位的配件,一部分从外面市场批发进来。多赚钱的要诀集中在配件上,例如移机费用,说是20至50元,实际上每次都不止这个收费。空调在移机过程中难免有损伤,即使没坏也得想办法让客户换一换。可以使用铝管收铜管的价格,或者移机时将客户不要的铜管收集起来,修复后给下一个客户用。
最后提醒:维修时监督,修后留证据
如果你不得不搬运你的空调或者维修,找的也是传单工,那么你最好多看几遍这个帖子,记牢这几条,此外你要盯牢,或者开门见山的告诉师傅,我的空调氟利昂刚换,铜管别弄坏了,上周刚清洗过,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你不是门外汉,已经被我打了预防针。
不仅仅是空调维修存在所谓的“潜规则”,在其他家电的维修中,也同样存在此问题。 {:3_113:}肯拿出1000元来修呢怕是脑壳打铁了。还不如直接换新呢,现在空调貌似也不贵。 {:3_103:} 不懂呢你盯的有毛用{:3_111:}{:3_107:} {:3_111:} {:3_106:} {:3_112:} {:3_102:}{:3_10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