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养成洗手好习惯 对抗“手足口病”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病从手入”。夏季,若能把住“手”和“口”这两道关,就可以免遭许多传染病的侵袭。“洗手了没?”这是所有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我们更健康。即便是勤洗手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卫生习惯,也能帮我们对抗大疾病。今天,小曾和同事专门为大家集纳了一些最该牢记的卫生小常识和习惯。常识篇A握手
关注缘由: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之一
科学家们认为,握手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你不知道对方的手到底是干净的还是脏的。”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医师刘兰说,握手会传播细菌。从卫生的角度来说,不卫生的手在握手时,会把脏东西和细菌带到别人手上。由于这些原因,在有些国家就不握手。
以下情况不宜握手
手上有脏东西、潮湿有水,还有手上有破口时就不应该主动和别人握手。
“不单是手足口病,所有有传染病的人都不应该和别人握手。”刘兰介绍,传染病很多,比如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握手不会传染,但是由于患者手上有分泌物,不适宜握手。一般人可能没有注意到,防治传染病的专家都不和别人握手,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卫生,另外也是防止别人的误会,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先看对方身体情况
虽然我们不是洁癖,但从保护自己的角度来说,在握手前,应该先观察对方的情况,如果对方比较年轻,可看上去体质衰弱,外表不洁,或者手上有破口,贴着创可贴,就不建议握手。刘兰说,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有什么疾病,特别是在破口处会有体液,病毒会直接通过破口的体液传播。
握手后应该洗洗手
在握手后应该洗手,但在公共场所握手后马上去洗手,别人会不高兴。医生建议,从公共场所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有关专家还提醒:可以选择不接触肢体的方式来相互问候或致敬,比如拱手作揖等。
洗手
关注缘由:比疫苗更加经济有效
近几年来,夏季手足口病的高发让人们认识到,洗手并不是小事,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在预防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专家提醒,预防肠道传染病,公众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洗手,并学会科学洗手。
“平时洗手最容易忽略指尖、指缝和拇指3个重要部位。” 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王志荣医生说,目前腹泻和肺炎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元凶,每年有20%的儿童死亡与这两种疾病有关。正确洗手比疫苗更加经济有效,用肥皂洗手可以将腹泻致死率减半、急性呼吸道感染致死率减少1/3,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可以拯救更多生命。
8种场合及时洗手
除了我们熟知的是饭前饭后及便前便后要洗手,卫生专家提醒,以下一些场合也需要注意洗手。
(1)做完大扫除、接触钱币之后;(2)接触别人之后;(3)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4)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5)抱孩子、喂孩子之前;(6)接触过公共物件,如电梯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之后;(7)接触动物、宠物之后;(8)佩戴隐形眼镜之前。
六步洗手法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种标准洗手方法,又叫六步搓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搓掌心;
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背;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搓掌心;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相摩擦;
第五步,拇指在掌心旋转;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此法对一般洗手方法中容易忽视的一些部位(指尖、指缝、拇指等重要部位)特别进行了搓洗,保证了洗手的有效性。
六步洗手法可简化为小口诀:“一搓手掌,二洗手背,三擦指缝,四扭指背,五转大弯,六揉指尖”。但要注意:流动水洗手至少30秒,且要使用洗手液等。
预防篇
预防1手足口病
随着夏季的到来,手足口病再次进入高发期,前来就诊的患儿挤满了儿童医院,为了让所有的患儿看上病,医院搭起了帐篷。
“手足口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疾病,近几年发病率急剧增加。”昆明市儿童医院内一科主任杜曾庆说,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有,高发期为4到7月份。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治的。
预防关键: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预防2肠道传染病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在夏季会出现“季节性增高”。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这是因为夏季温度高,最适宜细菌生长和繁殖,吃了存放较长时间的饭菜或食用了保存不好而腐败变质的食物,也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疾控专家介绍,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痢疾、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病等。这些病症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等,尤以呕吐和腹泻最为普遍。
传播途径:夏季患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提醒,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预防关键: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做到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隔夜饭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平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消灭苍蝇与蟑螂也是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特别提醒
一旦发现疑似疾病,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在旅途中可随身携带一些清热解毒、化湿止泻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散(水)、香连丸等,或者携带一些肠道抗菌的西药,如氟哌酸、黄连素等,对防治肠道传染病有一定的作用。
(云南网:王劲松)
http://bbs.it007.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风萧萧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