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马上端午了,大家来说一说那些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马上端午了,大家来说一说那些被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菜鸟吃菜虫 发表于 2012-6-19 15:46:02 浏览:  4033 回复:  13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菜鸟吃菜虫 于 2012-6-19 15:52 编辑

小时候的端午家家户户门口两串艾蒿菖蒲,有时候还要熏蒸一下,然后父亲和我说这一天青蛙和蛇这些毒物都会藏起来----小时候确实有周末是端午出去野外玩的时候,确实感觉“瘴气”有点浓,确实很少见到蛙蛇之类的小动物。

然后说说包粽子,很庆幸小时候跟奶奶学会了粽子怎么包,所以现在有时候馋了想吃就到自家花盆里摘几片粽叶搞定。因为现在确实不敢在外面乱买加工食品吃,原因大家都懂的。不过每年还是很期待奶奶包的超大个绿豆肉粽,味道非常好。

再侃侃我会包的几种形状粽子:

1、方粽:最没有“看样”的大个方粽,蒸熟后大约八两-一斤重,加上小菜的话刚好够两人吃到撑----这个是和奶奶学的,当然奶奶也会包个头较小一人份的三角粽,后头再说。 这个需要2-3干片大粽叶衬底,放入鲜肉和绿豆和适量糯米以后逐渐收拢,压实,封顶,绑线。 优点是个够大,够方便,一家三口的话一大加一小就完全搞定一顿饭了。

2、三角粽:比较传统的三角棕,三两-四两重,还是绿豆 肉的组合,粽叶折成倒三角兜,糯米---绿豆&肉----糯米顺序填充,封顶,捆绑。这个基本上一人份搞定。

3、条型粽:据说是傣族包法,单张粽叶,红糯米 糖绑成一指粗。

然后说说我对端午的认知:

1、龙舟----就若干年前去普者黑见过一次,在山顶看下去的,很壮观。
2、雄黄酒----都在听人说这个东西,从来没喝过,自然也没有见过女性朋友长尾巴变白蛇。
3、挂艾蒲----小时候每年都挂,这几年越来越不热衷了,也越来越难买到了。
4、粽子鸭蛋----每年到这个时候绿豆糯米都涨价,以前父母单位发基本是自己食堂包的白粽,现在基本是礼盒,看上去大器了,分量却少了,添加剂却多了。然后今天惊闻1888元的天价粽,不知道送礼后面要催生多少腐败。

以下引用一些端午节本应有,但已经日渐淡化的端午传统:

佩饰

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1.jpg


这个是我觉得最不爽的文化差异:我觉得古代传统汉服能尽显男子儒雅女子柔顺之美,但是现在还有哪个传统节日会有换穿汉服参加庙会祭典的?失掉自己文化灵魂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未来的。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小时候有用艾蒲九里光等草药煮水擦身的习惯,到龙翔街就有农民挑来卖,据说驱毒,除湿,后来农贸市场拆了以后大约有十几年没这个习惯了。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 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2.jpg


以前木制门框订个钉就能挂上一串,现在各种钢铁装甲门不知道锤子往哪敲可以订个钉子挂一挂这些东西,不知道门庭武装到牙齿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是治安变糟了。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3.jpg


这个都懂,不多说,离城市人太遥远了

在这个主题下讨论一切端午的话题(包括你都准备了哪些过节物资,准备三天假期到哪里玩,小时候端午杂个过,有哪些好玩有趣的经历等等)都可以直接获得10论坛币奖励,精彩评论可获得额外10-50加分。小鸟在这里先预祝众熊端午快乐!
冬凌。 发表于 2012-6-19 15:48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冬凌。 发表于 2012-6-19 15:49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gzhg海锅仔 发表于 2012-6-19 16:06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6-19 18:50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老家的大部分习俗是和全国人民差不多滴。但有一种吃的,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不过估计两广应该都有。

灰水棕,先用草木灰做成的碱水将糯米浸泡透,使糯米染上淡淡的黄色,再用苇叶包成粽子,扎紧。煮熟剥开的粽子,有苇叶的清香,黄澄澄的粽子显得饱满,圆润。这种粽子不像普通的咸粽子那样加了肉、绿豆、板栗这些馅儿,而是没有馅儿的,并且粽子本身是略带一点苦涩味,它比咸粽子更软更嫩,最好是蘸白糖或者黄糖水吃。

我老爸喜欢的吃法是,先把灰水棕切成片,然后下锅用油煎一下,直到两面有些金黄。然后再蘸白糖或者黄糖水吃,这样会比较香,也没有那么腻。

PS,有的灰水棕是三角形的,但我们老家做的大部分是长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社区币 +50 收起 理由
菜鸟吃菜虫 + 5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rlings1 发表于 2012-6-19 20:42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么多说法,这是不知道。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菜鸟吃菜虫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6-19 18:50
我们老家的大部分习俗是和全国人民差不多滴。但有一种吃的,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不过估计两广应该都有。 ...

现在卖的咸粽子一个个酱油味精的,吃头都没有,还是传统手工的比较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sh238 发表于 2012-6-20 09:5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6-20 09:59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到了端午或者过年的时候,我妈和几个姨妈、表姐还是会一起动手包粽子呢。这种感觉很好的。只是不知道,以后我自己还会不会动手……而且我已经是完全没有手艺的一辈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社区币 +10 收起 理由
菜鸟吃菜虫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楚中天 发表于 2012-6-20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毒物闻不得雄黄酒呢味道,所以到端午就躲起来了,然后毒物幻变成呢人也喝不得雄黄酒,喝了就变回原状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社区币 +10 收起 理由
菜鸟吃菜虫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菜鸟吃菜虫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风萧萧 发表于 2012-6-20 09:59
话说,到了端午或者过年的时候,我妈和几个姨妈、表姐还是会一起动手包粽子呢。这种感觉很好的。只是不知道 ...

我觉得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昆明-在线选号网 发表于 2012-6-20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有印象的是挂菖蒲  艾叶
然后小孩手上要栓五彩线

评分

参与人数 1社区币 +10 收起 理由
菜鸟吃菜虫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jpna 发表于 2012-6-20 17:14 显示全部楼层
就某的昆明本地呢出来说说昆明地区呢老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逆行农民 发表于 2012-6-20 17:18 显示全部楼层
ljpna 发表于 2012-6-20 17:14
就某的昆明本地呢出来说说昆明地区呢老习俗?

你来讲讲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