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新主题
分享
开启左侧

昆明市多个楼盘人气变旺 "恐慌型"购房初现端倪

[复制链接]

昆明市多个楼盘人气变旺 "恐慌型"购房初现端倪

路人甲 发表于 2012-7-9 10:44:46 浏览:  3333 回复:  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有那么恐慌吗?我看来无非是媒体和那些扛不住的开发商们一起唱的一出双簧。

============================

  “北京二手住宅签约量创限购以来新高”,“上海新房成交量达17个月新高”,“南京新房成交量刷新限购以来纪录”.。。各种“新高”、“破纪录”都在描绘“红6月”。 同样,昆明楼市也正在经历一波小高潮,虽没有北京上海那么“激动”,但也足以让昆明的“刚需”们不再淡定。6月的昆明楼市成交活跃,成交量居高不下,降息等政策优惠让刚需购房者迅速抢占先机,而改善性需求购房者也在此刻找寻机会。

  新盘涨价 刚需不再“淡定”

  针对昆明的楼市状况,记者采访了几家6月开盘的楼盘,葡萄街区的销售主管陈晓燕告诉记者,“很多客户都觉得房价已经到底了,认为现在已经是出手的最好时机。虽然没有精确统计,但从6月17日开盘以来已经卖出近300套。”每天售楼部客户到访加上电话来访就有60-70人。因为葡萄街区的户型特点集中在刚性需求购房者占大多数,也是销售效果较好的原因之一。

  而6月10日,天怡峰景四期开盘的效果也是一片大好。据项目策划经理刘洪说:到六月底共卖出大概280套。毛坯房相当于卖空了。他说“前几个月买房都还是刚需,而上个月直接是刚需和‘憋着不买的’改善型全部出动,因为政府政策微调,各大媒体、专家对房价的关注,购房者担心报复性涨价。”对于两房平均一平米涨了100元左右,3房涨价大概300元左右。“不光是我们一家涨价,像金尚俊园、葡萄街区、格拉斯香水小镇、都纷纷涨价,各地政策的微调、专家的一些言论,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扶持政策,让购房者产生恐慌的心理,都在6月出手。”刘洪说,销售情况非常好,已经超出销售人员的预想,本来目标是推200套,但卖出了280套,“导致毛坯房直接封盘,不卖了。”

  网友“昆明楼市泥菩萨”早在六月中就发微博称:“葡萄街区第二次开盘,相比两个月前第一次开盘的轰动,热情丝毫不减,如果在现场,你会发现购房的急迫情绪在蔓延,今天推出房源约500套左右,均价8000左右。”房价涨势不断,各个售楼处被踏破门槛等种种迹象表明,昆明的购房者们也开始“不淡定”了。

  昆明房价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可以看出,楼市交易量大幅度反弹,价格亦出现止跌回升势头。究其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楼市的暂时回暖主要依赖首次置业的刚性购房需求的释放。受6月8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影响,加上多区域房价跌幅放缓,止跌趋势明显,6月份开盘量明显增加。在首套房信贷优惠政策继续执行的情况下,住房刚性需求加速释放,供需两旺的局面促使月底新房成交量再度攀升。

  云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表示:“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房地产是最大的产业,政策的宽松或多或少可以产生阶段性的利好。”他觉得,不管是全国也好,还是昆明,房价小幅反弹符合政策的取向。政府坚决控制价格,但没有说不能涨价,只是价格要往一个健康的方向上发展。现在看来,房价结构的不合理,短期内很难解决,又因关联产业太多,限制打压也不现实。而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的提高农民进城、人口、产业向服务业的发展使得房地产本身发展就抵挡不了,但涨价过快就会导致泡沫破裂。郭树华说,“不管是全国还是单就昆明来说,短期的利好是正常表现,如果房价大幅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现在是出手的好时机

  楼市是否真的“回暖”了?经济学家谢国忠称是“假象”,他认为,近期楼市回暖只不过是因为部分信托产品的到期,一些投资者兑现后的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楼市后的拉动效应而已。郭树华则认为信托产品的到期,只是回暖现象的一小部分原因,如果没有“稳增长”、“降息”等大环境的引导下,光是信托产品到期,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

  而对于库存量和健康值的问题,郭树华表示:昆明的库存不是太大,因为首先昆明是个旅游城市,全省的消费都要看昆明。而城市发展使得昆明的房地产购买群体也比较多元化,不单是昆明本地,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州市人口,以及大概三分之一的省外、国外的买房群体。其次,云南省本身和发达的东部、中部省份相比,城市化程度稍差一些,只有昆明的城市化以及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对于上班族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最大。因此,他认为:“昆明的库存量和和健康值的匹配度总量是相匹配的,只是结构相对过剩”。也就是市场购买能力以及开发商供给相匹配,但是中高档楼盘相对过剩,价高、购买人群的限制,导致结构相对过剩。

  郭树华建议广大刚需一族购房者:现在是比较好的时机,但对于投机型购买,现在则不是好时候。

  对于房价走势,业内人士仍然认为,房价虽有反弹的风险,却并不存在像2009年一样大幅反弹的可能性。首先,由于3—5月份市场刚性需求的释放,银行可用的贷款额度正在快速减少,部分二线城市的银行已经开始把利率往基准回调。其次,限购等行政手段的调控政策依然执行力度很大,开发商的库存也依然偏大,同时未来潜在供应依然处于较高水平,这种供求关系也决定了楼市不存在大幅反弹的基础。


052250 发表于 2012-7-13 14:3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Ypju 发表于 2012-7-21 07:33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